過去的我每年都會給自己設定讀書目標,比方說每個月要讀至少一本書,或者每天要閱讀至少一小時、今年非得讀完哪些書不可,我訂過類似這樣的讀書目標多不勝數,但是這些讀書目標卻常導致自己壓力很大也很挫折。

今年我終於讀了幾本早已被大家熱烈討論的書,而其中《原子習慣》和《卡片盒筆記》這兩本書帶給我許多啟發,特別是這兩本書都提到了「系統」的概念,引發了我的興趣,也改變了我讀書和工作的方式。

今天就要來跟大家分享我從《原子習慣》中學到的:為什麼和設定目標相比,擁有一個能夠幫助自己學習的讀書系統,反而才是更重要的事?

什麼是系統

要回答為什麼系統比目標更重要之前,首先要先了解「系統」是什麼?所謂系統其實就是一連串被設計好的流程。

想像你打開購物網站,你知道要去哪裡搜尋想要找的東西,接著你需要把選好的商品加入購物車、選擇付款方式、填入你家的地址或是選擇取貨門市,然後結帳,完成!

這就是系統的運作方式,所有的事情都是一步接著一步,是被設計好的,在一個明確的系統中,每一件事都有規範,所以你不會感到茫然,而且你很清楚要如何前進以達到你要的結果。

《原子習慣》書中引用《呆伯特》漫畫家史考特·亞當斯的一句話來解釋系統:「目標是你想達到的成果,而系統是讓你達到那些成果的過程。」

以讀書這件事來說,了解一個特定議題是我的目標,參考書目的搜集、閱讀的時間和地點、做筆記的軟體、筆記的歸納與整理等等,則是我的系統。

以工作舉例的話:完成一部影片是我的目標,用什麼器材拍攝、如何引導演員、整理母帶的方法、剪輯的流程就是我的系統;又或者製作一份提案報告,了解聽眾、設定行動呼籲、畫出簡報架構、製作簡報、寫講稿和練習的方法是我的系統。

為什麼我們需要系統

我想再以購物網站為例來說明我們為什麼需要系統的幫助?你有明確想要購買的商品,而通過購物網站的系統,你就能輕易的取得這個商品。

那麼你有沒有想過,假如沒有系統,要如何取得這個商品?

當然,沒有了購物網站,很多商品你還是可以到超市、到市場去購買,但超市和市場也是一種交易系統,是將商品與你連結起來的方式,如果今天沒有了這些中盤商、零售商,我們很可能就無法取得想要的東西,就像某些外國產品,因為缺乏代理商,在台灣就買不到了。

所以系統既是達成目標的手段,也是過程。

造成差異的是系統而非目標

《原子習慣》作者James Clear認為:空有目標而沒有系統,不一定能夠達成目標;但是有一個好的系統,即使沒有目標,也可以取得成果,因為在系統中,只要你按部就班,就會往前進。

學校就是一個系統化學習的例子,我們每天在同樣的時間、同一個教室報到,照著被規劃好的課程進度學習、繳交作業、參加考試,或許沒有給自己訂定一個明確的讀書目標,即使如此,你還是在這樣的系統當中學會了學校希望你學習的內容(如果你有乖乖照著進度做的話)。

《原子習慣》更用體育競賽進一步說明,過去我們總認為造成差異的是我們訂定的目標,實際上造成差異的是系統:奪得金牌的選手和那些在比賽初期就被刷掉的選手都有一樣的目標,就是要在比賽中獲勝,既然大家的目標都一樣,卻產生了勝負之間的差異,顯然關鍵在於他們準備比賽的過程,也就是系統,一個優秀的訓練系統與糟糕的訓練系統會帶來截然不同的成就表現。

專注於目標的缺點

《原子習慣》的作者認為目標可以幫助我們找到前進的方向,但是要進步卻必須仰賴系統。他從習慣養成的觀點,提出了幾個過度專注於目標會導致的缺點:

  1. 治標不治本:專注於達成目標只能夠帶來一次性的短暫改變,卻沒有解決問題背後的根源。當我還在念高中的時候,英文被當了四個學期,升上高三時因為要考學測了,所以就開始努力背單字,後來學測成績出爐,我竟然拿到了9級分,但因為我只會死背硬記,沒有真正養成理解和使用英文的習慣,到了考指考的時候我的英文成績又下滑到了只剩29分,差一點就要沒有大學念了,祝福大家都不要像我一樣慘兮兮…。

  2. 目標使我們不快樂:只在乎結果而不在意過程,就容易因為結果不如預期而覺得沮喪或失望,追求目標的過程也會充滿壓力和焦慮。相反的,更重視過程中的學習與收穫,就會因為知道自己有所學習和成長而感到快樂。舉例來說,寫完一篇文章之後如果只看點閱率,就容易因為點閱率不如預期而感到難過,覺得自己是不是寫得不好才會沒有人看,但是如果我們可以享受在寫文章的過程當中,看見自己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學習到了什麼、得到了哪些新的觀點,反而就可以因為自己的學習成長感到開心。

  3. 目標阻礙成長:達成了目標就停止了,以為這樣就夠了,不再追求成長。比方說我們很可能讀完了一本書,就覺得自己達成目標了,卻沒有繼續思考書中的議題、嘗試把所學到的新知識與舊有知識做連結、繼續去尋找其他相關的資料,或是試圖把所學應用在日常的生活當中。

如何建立一個好的系統

既然談到了只注重目標會有哪些問題,我們也該來談談如何建立系統,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自己的讀書方法,但是為什麼有些人的方法能讓他快速成長,有些人的方法卻使得他停滯不前呢?針對這個問題,我想我沒有辦法提出任何一個系統原則能夠適應任何的情境,每一個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個性,都需要不同的系統。

但我認為在進行個人化的系統建立時,可以參考以下的步驟:

1. 從根本問題著手

先了解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像是我為何要讀書?為什麼要進行這個學習計畫?以此來設計系統,才能夠對症下藥,舉例來說學英文的系統和培養廣泛閱讀習慣的系統就會做得不一樣。

2. 流程標準化

列出你在執行讀書這件事情上有哪些重要的步驟,試著整理出你會用哪些方法來執行每一個步驟,有哪些地方使你感到困擾、哪些方法對你來說很有效,從中找到最適合的方法,並且固定使用這些方法來執行。過去我讀書常常在書上畫線或是東一本筆記本、西一本筆記本,有些甚至記錄在Line裡面,導致要找資料的時候必須四處翻找,讀完了《卡片盒筆記》之後我就開始設計自己的讀書系統,包含要哪裡紀錄筆記、紀錄的格式、筆記如何整理歸納、如何運用筆記來寫文章。將讀書這件事系統化幫助我更專注在閱讀理解和思考上,不再讀過就忘,當讀到啟發我的句子也不再煩惱應該要把它紀錄在哪裡,更不需要四處尋找那些亂七八糟的筆記,筆記與筆記之間的交互參照也變得可行了。

3. 易於使用

這是能夠持續使用系統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你設計的系統非常難用,比方說你設定自己要用同一本筆記本做筆記,可是讀書的時候卻常常沒有帶著這本筆記本在身邊,最後變成還需要另外花時間謄寫到筆記本上做統整,那就變得很不方便,當系統幫助不了你,反而造成問題,就容易放棄,這也就是接下來我們會提到持續優化的原因。

4. 持續優化

系統不會一次到位,而是需要經過不斷的調整,每一次使用上的不順手,即使只是一點點,都是反省改進的時刻,讓它跟著我一起成長,而不是堅持使用不順手的系統,結果讓整件事停擺,如果你不打算放棄,最好還是持續優化現有的系統,常常進行反省與改進。《原子習慣》稱這個為「微小的增長」,每天改善一點點,長期下來會累積出巨大的效益。

5. 養成使用系統的習慣

其實我發生了很多次建立了系統卻總是忘記去使用的情況,像是做了一個做英文單字筆記的系統、擬定了複習的頻率,結果總是忘了要去複習前幾天的單字,所以我也開始試著養成使用系統的習慣,也可以說是讓讀書的習慣成為我系統中的一部分。而要讓讀書這件事情自然而然的在我的生活中發生,我覺得讓它變得顯而易見而且易於執行是一大重點,這包含了設定提醒機制(比如說把書放在顯而易見的位置)以及好操作(比如說拿起手機就可以隨時筆記)。

持續使用系統的關鍵

最後想跟大家分享,要能夠持續的使用系統,除了要養成使用系統的習慣以及讓系統易於使用之外,我覺得有一個能夠激勵我持續使用系統增進自己的方法,那就是在系統中建立「反饋循環」。

這點在《卡片盒筆記》和《原子習慣》中都有被提到。《原子筆記》利用習慣追蹤來提供自己力量,舉例來說,我們有可能運動了很久都看不見成效,看不見成效就容易使人沮喪、進而放棄繼續運動,而一旦你開始進行習慣追蹤,就可以具體看見自己的成果,你會因為自己今天又成功的維持了運動習慣而得到鼓勵,而如果沒有維持習慣,也會給你警惕,促使你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重拾運動,這就是一個能夠提供反饋的系統,讓你不需要等到目標達成或有所成就,才能夠鼓勵自己,你每天都能夠跟自己說:你做的很好!

《卡片盒筆記》則指出透過「用自己的話」來做筆記的過程,可以確認自己是否真的有讀懂書中的內容,這就是一個反饋,促使你針對不懂的地方追問更多的問題,又或者是因為知道自己已經讀懂了,而放心的前往下一步。具體看到筆記的累積,也提供自己繼續前進的動力,不再需要等到考試成績出爐才能夠感覺開心。

好的!那麼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啦。

其實一開始設立這個帳號是希望可以用最簡單的方式來介紹一些概念或知識,結果第一篇文寫著寫著竟然就變成了這種長文,希望之後可以試著讓內容越來越精煉。